今年8月20日到9月30日,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为期40天的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整治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不走人行步道、翻越护栏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非机动车、超标电动车、摩托车违法行为,目的便是实现机动车驾驶员及行人通行的守法礼让,提高市民遵规守法意识和文明出行的自觉性。
在长春市主要路口,交警部门设置宣传教育岗点,对行人、非机动车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宣传教育。马贺摄
斑马线前车让人,让出了尊重
近年来,随着交管部门对文明行车的大力宣传,市民感觉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斑马线前司机的一脚刹车和行人的一抹微笑了。记者在解放大路沿线对过往行人进行了随机调查采访,90%的受访者均表示有被礼让的经历。市民徐静波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解放大路沿线从东民主大街到亚泰大街的多个路口,他告诉记者:“每天下班步行回家时,都能看到车辆礼让斑马线的行为比以前多了,就算是修路的地段,没有斑马线的地方,车让人也特别多。”
车辆礼让行人的推行效果在学校附近尤其明显。记者在多家学校附近踏查时发现,途经学校周边街路的司机绝大多数都能够做到停车或减速让行,十分有“礼”。
西民主大街文化广场路口,绿灯亮起,行人快速通过马路。马贺摄
在和平大街与锦西路交会的绿园小学门前,每天15时30分至16时期间,接孩子放学的家长习惯将车辆短暂停留在主干道双排车道的右侧,主干道仅剩左侧单车道可以通行。然而即使是短时间内会有些拥堵,来往车辆对过马路的家长、学生几乎都能做到让行。家住附近的王晓丽告诉记者:“开车遇到过几次正好赶上学生放学,那必须得给他们让行啊。尤其是有老人领着孩子过马路,速度会比较慢,我们开车的人都会体谅,等他们走过去我们再走。”
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门口每天学生上学和放学时都会聚集不少人,记者注意到,正门前的斑马线处,行至此处的车辆95%以上都能做到礼让行人。如遇学生上学、放学,几乎都能在斑马线处停车、减速。
在同志街与明德路南胡同交会处明德小学附近,家住附近的白女士每次在这个路口穿过同志街时都比较顺利,“90%的车都能做到礼让,还是挺文明的,别看这是个小路口,但是明德小学的孩子上学、放学很多都从这走,老人和孩子在这过马路的特别多,司机一般都能踩一脚刹车。”
不文明行为往往是交通事故的最大隐患。吴茗摄
在长春市南三环、南四环区域,由于居民区较市中心少,车流车速较快,在超达大路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快穿过马路了,看见一辆白色车行驶过来,立刻停在了斑马线上,这时,驾驶员停下来轻按喇叭,示意让他先通过,小伙子反应过来,快步通过。还有一位女士通过斑马线时,直行车辆主动停下来礼让,她也主动向司机招手表示谢意。
在走访中不少市民表示,“礼”上往来的事还有很多。在路公交车站点等车的李欣怡说,“只要走到斑马线上,很多车都会让行。”75岁的刘阿姨表示,现在大部分车都能礼让,过马路不算困难。她笑着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过马路,心里打怵,腿有时候都吓麻了,现在80%到90%的车都能让行,只有少数车不会让,不尊重人。不过,现在规矩越来越多,不守规矩的人也会受到处罚。”
不礼让行人,文明意识显差距
斑马线前文明礼让的行为已经成为很多驾驶员的一种习惯。但记者在连日的采访和踏查过程中也发现,在市区一些繁华路段,路口安装了摄像头,对在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的车辆进行扣分、罚款等处罚,促进了驾驶员遵章守纪,文明驾驶;但是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特别是没有摄像头的路口,很多车辆在避让行人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
解放大路和西民主大街交会处,交警正在组织行人按照指示灯过马路。马贺摄
9月6日晚6时许,受降雨影响行车缓慢,车流量大。在高新区飞跃路欧亚汇集门口的斑马线处,记者看到这里没有红绿灯或摄像头,不少车辆在经过斑马线时丝毫没有减速,并未礼让等待过马路的行人。记者注意到陆续有两位老人打伞带着孩子等待过马路,没有车辆主动让行,后来车流量较大车辆速度放缓渐渐停住后,两位老人才能顺利过马路。“我在这里住了几年了,接送孩子、去超市买东西都走这个斑马线,这里来回的车挺多,主动让人的可没几个。”家住附近小区的王奶奶告诉记者,由于自己年纪大走不快,几乎都要等没有车了才敢走,对于过往车辆不让行这件事,王奶奶十分无奈。“早晚高峰的时候车多,开得不快,我们就好过一些。但是白天有时这里车不多,车开得很快,过斑马线一点都不减速,就像没看到我一样,过个马路得等几分钟。”
9月7日上午11时30分至12时,红旗街与集安路的交叉路口。记者在进行了30分钟的观察。这是一个丁字路口,无红绿灯、无摄像头,路边有学校、公交车站点,有轨电车轨道与红旗街平行,这个路口位于红旗街南北两个较大交通节点之间,人车较多,此时不是交通高峰,也无交警值守,车辆通行顺畅,行人来来往往,30分钟内,大约有近百辆车通过,包括直行、左转、掉头,直行车速普遍较快,其中主动停车避让斑马线行人的机动车不到10辆,甚至有的车辆看行人过马路,还会按喇叭警示行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行人小心翼翼左右观察后快步通行,以行人让车为主。
下午16时10分至20分,开运街与集安路交会处。马路很宽,车辆川流不息,速度较快。记者观察发现,行人等车、让车的情况多于车让人的情形。一位正在清扫人行道的女环卫工人说,“开运街这条路车开的特别快,我也不太敢过,都等车过完了再过去。旁边的小路口还行。”
同志街与明德路南胡同交会处,大多数车辆都能礼让行人韩玉红摄
没有交通信号灯和摄像头的路口,的确考验司机的素质。下午16时30分,湖西路与进化街交叉口。此处无红绿灯,但有摄像头,车辆让行的情况比较好,大部分车辆见行人过马路都会停下来,行人审时度势通过,车辆见缝插针通行。通过几个路口的调查,记者总结如下:机动车在多数情况能有意识礼让斑马线,但有时车速较快时,特别是在车流量大的交通繁忙路口,礼让的情况就不尽如人意,而是人让车为主,车让人为辅。
礼让是相互的,行人请别放肆行走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要遵守的交通规则,但是却总有些人知而不行。“你看,明明人行横道信号灯已经变成红灯了,但这三位行人还小跑着过马路,有的车已经启动了,看到他们过马路,不得不停下来等他们,这后面别了几十辆车,有的靠前的车本来这个绿灯是能赶过去的,结果只能等下个绿灯,后面的车更是越积越多……”8日早上7点正值上班高峰,临河街与卫星路交叉路口上车流量大,往来行人多,私家车主陈先生告诉记者,临河街是他上下班必经之路,这条街路上有学校、有医院,有轻轨站、有很多商铺,还有一个生产资料市场,由于较为繁华,车流多,人流大,所以街路上的不文明行为也很多。“这附近有几个轻轨站口,不少人早上赶着上班,即便信号灯变红了,他们也抢着过马路,其实这个时段无论是行人还是行车都是着急上班,大家都想抢这一秒,那不仅会造成事故,反而会更拥堵,如果大家都文明出行,交通会更顺畅。”陈先生表示。
“现在车让人已经不成问题,反而人让车成了问题。”出租车司机陆师傅经常在临河街这一段拉活,他告诉记者,在这条路上,他“领略”了各种各样的行人不文明行为。“原来临河街的轻轨柱子是没有围栏的,最近安上了围栏,就是防止行人横穿马路。以前没有围栏时,往来行人为了图方便,不走斑马线,随意穿行马路,因为轻轨桥下面的柱子很粗,当行人在其旁边突然出现时,行车司机有时的角度是无法看到的,这样就会造成事故,而且这样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这就是不文明行为惹的祸。更有甚者,很多行人,尤其是年轻人,过马路时还看手机,而且特别专注,有一次就在我的车辆前方,两位对过马路的行人都在低头看手机,结果他俩撞个满怀,你说这不是在拿生命开玩笑吗?有些行人闯红灯过马路,还闯得理直气壮,看着手机,慢悠悠地,你按一下喇叭警示他快一点,他还瞪你一眼……”陆先生表示,不按线走、横穿马路、看线不看灯等等各种各样的行人不文明行为让他又好气又好笑,但抛开这些行人不文明行为,司机不按指示牌行驶、不打转向灯、违规占道随意停车放车等不文明行为仍然很多,用陆先生的话说,路是大家的,只有大家都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交通才会更畅通。
斑马线前,车辆主动让行,行人一起过马路。韩雪洁摄
6日11时左右,在开运街、飞跃路等路段,部分马路中间有围栏隔开车道,但在周边修路路段,经常有行人从没有围栏的地方横穿马路,即使斑马线就在旁边也不肯多走几步。同样,下午18时,在蔚山路与芳草街交会处,当时天色已暗,还下着雨,车流量大,只见几位工人跨过栏杆穿行在车流之间,十分危险。
记者在踏查过程中发现,夜间路上车辆不多时,行人更容易放松警惕,闯红灯现象时有发生。长春市解放大路与西民主大街交会处正医院的大门,白天人流密集,且有交警值勤,行人按照信号灯通行的情况很理想。然而到了夜间,当车流较小时,个别行人便“不规矩”了。9月7日21时许,记者发现,当东西方向为绿灯时,由东向西的车辆略多,而由西向东的直行车辆极少,只见一对中年左右观望后,在车流中穿梭过了马路。尽管走在斑马线上,但过往车辆在绿灯的情况下,并没有选择停车让行。
距此不远的解放大路与万宝街交会处是个小路口,夜间闯红灯的行人更多一些。车流量稀少时,一些行人发现绿灯通行的车辆离路口还有一段距离,自己认为可以安全通过时,便“无视”红灯,大步流星地穿过路口。记者在20分钟的时间里就观察到了9名行人闯红灯,其中6人为中老年人。
有着8年驾龄的孙亚楠说:“开车时遇到闯红灯的行人,真是一言难尽。很多不会开车行人其实不知道,晚上司机视线不好,尤其是有时候遇到对面车道的无良司机开了远光灯,大灯一晃,如果马路中间站了人,根本就看不清。所以我经常告诉家里的老人,‘你们穿的衣服没有反光条,路灯昏暗的地方,其实司机是不容易看清你们的,千万别闯红灯!’”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马贺韩雪洁吴茗韩玉红于悦